新文學的宗師魯迅代表作<阿Q正傳>發表至今剛好屆滿一百年,他當時所批判鄙夷的那種卑怯、投機、誇大狂、玻璃心與精神勝利等人性弱點,至今還在許多人身上不時發作,有如阿Q附身。

從純文學的角度來看,<阿Q正傳>的藝術成分不高,但它在思想啟萌的領域裡分量很重,有如醫師持起的手術刀,鋒芒所及,令人痛徹心扉。這種千年痼疾落在小人物的身上,那還只是個人的悲劇,但如果手握權力的大人物也有這個毛病,則很可能是整個國家民族的不幸了。

閱讀全文...

如果你只透過媒體認識台灣,你會以為台灣人只靠講政治就能過日子:李登輝的歷史功過該怎麼開?川普與習近平今天又鬥什麼嘴?幾位立委總共污了多少錢?李眉蓁又鬧了什麼笑話?政治是很重要,但絕對不是唯一。

還有什麼更值得我們關心呢?隨便舉幾個例子吧:新冠病毒影響淡化了嗎?振興紅包五劵齊發效益何在?丟掉工作的人找到新頭路了沒?孩子的學費張羅到了嗎?

閱讀全文...

天下文章一大抄,史書不絕妙縷,如果只是用以怡情養性,只圖博君一粲,也許還對助長傳播文化有功,此風一旦感染到學術領域,無疑就是一場大災難,刻正延燒中的政治人物論文抄襲洗學歷風暴,對李眉蓁而言是凌遲,對江啓臣則是魔考,對陳菊、蘇嘉全及潘孟安等一桿子政要,又何嘗不是人生的修羅場試煉?

閱讀全文...

政治獻金申報真是一面照妖鏡,隔三差五的把政客晾在太陽下曬一曬,可以殺菌防腐,有益健康。

《博恩夜夜秀》的出現與竄紅,一度給媒體人一線新希望,以為可以殺出一條言論自由揮灑的大路,不料真相依然禁不起現實殘酷的檢驗,令人扼腕。

閱讀全文...

這一陣子兩個最熱門的話題,一是振興劵到底能不能救經濟?二是司法改革,陪審制與參審制究竟哪個較好?兩者都攸關人民切身利害,等閒不得。
振興劵比較好理解,說穿了就是給老百姓發小紅包,以紓解被疫情壓抑得透不過氣的情緒,靠五百多億就想擺脫景氣疲弱困境,無異是痴人說夢,執政黨故弄玄虛,一來是想証明蔡政府硬是跟馬政府不一樣,二來是蘇內閣喜歡賣弄有學問,簡單的事複雜辦,結果就是擾民,只為滿足主事者控制狂的性格。

閱讀全文...

有句話說「人一X,腦就X。」前一個X是名詞,通常是顏色,後一個X則代入形容詞,而且都是負面貶詞,用來形容某些人凡事都以意識型態掛帥,不講是非,這很容易使人犯糊塗。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