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人一X,腦就X。」前一個X是名詞,通常是顏色,後一個X則代入形容詞,而且都是負面貶詞,用來形容某些人凡事都以意識型態掛帥,不講是非,這很容易使人犯糊塗。

立法院長游錫堃最近就腦袋發熱,頗有犯渾之虞。他在出席中醫藥學術論壇致詞時,以韓、日及越南都已不叫中醫為例,倡議中醫藥若改名「台醫」及「台藥」應不錯,不然也可以叫漢醫!此語一出,台下中醫藥執業人員因其「政治正確」而逢迎附合,但民進黨內其它政治要角對這個倡議大多默不吱聲。

游錫堃橫跨行政首長及國會議長,堪稱位極人臣,他最得意之作應是黨主席任內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確立了他在獨派無可動搖的歷史定位,但在追求台獨的道路上,他和許多同道都有一個共同的思維盲區,誤以為政權遞嬗與文化血緣不可分割,於是陷入「去中化」的泥淖不可自拔。

人類因種族、地緣、生活方式不同而形成各異的文化記憶,這種記憶往往深入骨髓,不是人為典章制度可以輕易割裂的。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利堅合眾國脫離大英帝國而獨立,世人皆將其歸屬於「英語系國家」,從未聞有所謂的「去英化」運動,盎格魯撒克遜的文化遺緒,也從未阻礙它成為一個獨立自主而強大的國家。

台灣居民九成以上源自漢民族,使用的語言、文字乃至飲食起居民俗節慶,悉依漢文化舊制,這是約定俗成的歷史事實,兩岸目前差異,是政治制度與生活方式之爭,與文化認同無涉。民進黨諸君慮不及此,動輒以「去中化」割裂敵我,從課綱文白比例之爭到一系列的「去中」議題操作,不僅徒勞,而且治絲益棼。

中醫累積千年智慧,是否能夠賡續或發揚,是科學問題,與「中醫」、「台醫」或「漢醫」的「正名」與否無渉,中華民國自82年以來就沒有辦中醫國考,沒有發出一張政府許可執照,目前執業的主力多為60歲以上的「老中醫」,衛福部的統計資料顯示,民國94年仍有中藥店12,682家,每年以2、3百家速度消失,到107年只剩9,971家,根本問題在納入健保給付的範疇大小,與民眾信賴接納的程度,業者數度上街抗爭都劃錯了重點,尤其不要被別有用心的政客所操弄利用。

游錫堃外號水牛伯,水牛的特質是耐勞耐操,無怨無悔,陳水扁重用過他,蔡英文幾度也臨危授命,現在把他擺在國會議長的位子上,可謂任重而道遠,但是水牛伯半年來的表現卻令人擔心,先是鬧出洪慈庸的「酬庸爭議」,接著又向AIT處長提議「中(台)美復交」,把蔡英文嚇一大跳。

國會議長有義務調和鼎鼐,不適合動輒創造議題當網紅,游錫堃的角色扮演顯然還沒有調適過來,千萬別腦袋一拍就犯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