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章一大抄,史書不絕妙縷,如果只是用以怡情養性,只圖博君一粲,也許還對助長傳播文化有功,此風一旦感染到學術領域,無疑就是一場大災難,刻正延燒中的政治人物論文抄襲洗學歷風暴,對李眉蓁而言是凌遲,對江啓臣則是魔考,對陳菊、蘇嘉全及潘孟安等一桿子政要,又何嘗不是人生的修羅場試煉?


學歷也者,是一種對「學力」的文書認證,證明一個人的胸中丘壑,具有多少經世治民的文章韜略,古代沒有科層學堂,士子追求功名,只能從私塾拜師起步,靠經師賞識提拔,多少要靠一點運氣機遇,然後循鄉試、會試、殿試三級科考,獲取一官半職報效社會國家,光耀門楣。由於鯉躍龍門者稀,懷才不遇者眾,千年以還稗官野史記載綦詳。


正由於「一試定終身」,帝制時代科考典刑嚴明,請槍手代考是要砍腦袋抄家的重罪,魯莽不得,明清兩朝科擧弊案不窮,清初三大舞弊案,主試者都被斬立決抄家,功名仕途,血跡斑斑。


現在文明進步一日千里,國家選才有章有法,但循高、普考門徑一路晉級,要爬到部級爵銜,耗到猴年馬月也未必可得,所幸民主選舉制度另闢了一條終南捷徑,許多人靠著一人一票,一夕之間躍身諸侯將相,不亦快哉!


投身民主戰場廝殺,不免荒疏了進德修業,一旦功名加身,「德不配位」就成為新貴們的心病軟肋,想方設法也要弄一紙碩、博士文憑來背書,基於經濟學的定律「有需求就會有供給」,於是專科改制學院,學院升格大學,然後廣開「在職班」形成了一條知識型的產業鏈,指導教授廣收門徒,助教搜羅爬梳資料,槍手複製貼上,分工代庖,各司其職,各安其位,而學校則轉型為學店,生意做得風風火火,主顧皆大歡喜。


李眉蓁無心踏上了人生意外的旅途,卻不幸誤入了叢林,豺狼一踴而上,屍骨無存,可笑的是,豺狼們不知身後還有一群饑腸轆轆的虎豹,到頭來演變成無差別的獵殺遊戲,這場面令人聯想到如下的畫面,耶穌說:你們誰無罪,誰就可以對她扔石頭……


經濟學也另有一條鐵律,供需一旦失衡,必然導致惡性通膨,解決之道是緊縮供給,一是刺激需求,不幸的是,教育市場食指浩繁,無意減少供給,但市場還在,於是學歷貶值已屬必然,君不見清潔員招考碩士落榜早已不是新聞?


李眉蓁引爆的這場大屠殺,還不到中場休息時刻,已知的是藍綠都有專屬學閥照料,陳菊、蘇嘉全師出同門,「阿通師」弟子滿朝堂,潘孟安、高嘉瑜等都是高足,他們共通的特點就是,拒絕在網路公開論文,這是敝帚自珍嗎?明眼人心裡有數。


學費居高不下,學歷大幅貶值,教育市場惡性滯漲,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