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談政策,很容易被對手指控是政策買票,不管誰執政,多少都會利用優勢祭出利多,然而民進黨近兩年祭出了不少補貼,卻仍然得不到年輕人的支持,為什麼少年仔不領這份情,很值得研究。

民進黨則把焦點轉向中共介選,一說認知作戰無不孔不入,二說赴陸旅遊接受招待支持特定政黨。而反對黨則反控民進黨利用執政優勢,以大撒幣方式,大肆進行政策買票。

兩岸開放近四十年了,人民經商就學旅遊往來頻繁,高峰時期每年達數百萬之眾,對雙方政治體制與生活方式之優劣,早已了然於胸,利用宣傳洗腦的方式早已不管用了,執政黨檢調大肆張揚,遭疑是奉命配合上意的大內宣。至於政策買票的問題就嚴重得多,一旦開了口子,易放難收,即使政權輪替,也沒有哪個政黨敢把這些好康收回去,於是就必然造成債留子孫,最終還是要由下一代來買單。

最近以來,最常看到的新聞標題就是「快刷存摺」、「政府發紅包」、「XX補助月初入帳」等等,多到眼花撩亂的地步,其中當然有例行的政策持續,但其中挾帶的選前一次性措施,動輒數十數百億元,這些都是以特別預算的方式闖關,嚴重的破壞了財政紀律,是不扣不扣的政策買票,反對黨因為忌憚選票壓力,通常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反對,這才是最危險的地方。

有學者統計提醒,2024元旦上路的新制,行政院所祭出的多項選前政策利多,最大一筆為全國八加一項社會福利津貼,支出高達1313億元,其次為擴大租金補貼300億元(已執行第二年),私立大學學費補助219億元;此外,經濟部推出的熱水器、瓦斯,交通部的電動車等都有補助,其它房貸利息補貼及動滋劵等,林林總統加起來,總共砸了2395億元,已經逼近中央政府總預算的8%,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比例。

當然,其中有些也是完善社會所必需的長期政策,不能視為政策買票,既然是長期政策,除了考量公平性之外,也要嚴守財政紀律,量入為出,舉債充胖子則萬萬不可。

國民黨國總曾銘宗指出,蔡政府任內將特別預算常態化,十三項特別預算案超過兩兆元,創下了歷史紀錄,更離譜的是,總統候選人一喊,行政院就當命令在執行,罔顧所有憲政程序。

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表示,預算法明確規定,政府重大支出必須先做「成本效益分析」,但現在許多政策,都是由上面拍板部會規劃執行,違反政策形成的倫理。

諷刺的是,這些利多許多都是針對四十歲以下的青年而來,國民黨也被迫跟著加碼,但是民調顯示,兩黨的青年支持度都明顯偏低,可見年輕人才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唬弄,原因很值得學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