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近尾聲,這一年真是太難熬了,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台灣累計確診人數已突破817萬人,死亡人數則已經逼近1萬4000人,這還是有通報的檯面上數字,若加上未通報的黑數,真不敢想像有多少人了,也就是說實際的數字絕對比這些數字高,舉例來說,身邊親友確診過的真的非常高,10個之中大概就有7、8人曾經「中獎」。

每天下午兩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雖然照常舉行記者會「說明」疫情,我不否認這些官員們真的勞心勞力很辛苦,但是每天報數字的功能,意義真的已經不大了,因為經過近3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洗禮,大多數人都已經麻痺了,就算每天仍有1、2萬人確診,持續擔心的已經相當有限,其中更有一部分人是覺得無奈,因為隨著疫情鬆綁、國門大開,出國旅遊人數暴增,縱然旅費變貴,或者出境可能帶來的染疫風險,很多人已經「關」怕了,一位看旅展的人雀躍地說「實在關太久了,我好想去日本喔!」

隨著國內防疫措施鬆綁,口罩禁令也將逐步解除,最快11月底、12月初指揮中心就會提出戶外免戴口罩的指引,至於是不是要拿下口罩,還是由老百姓自己依身體狀況來決定,說穿了自行負責染疫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疫情和烏俄戰爭所衍生帶來的通貨膨脹,升斗小民也深刻感受到萬物齊漲的壓力,其中又以家庭主婦最為有感,就連到了傳統市場買菜,也有下不了手的抉擇,舉凡雞鴨魚肉沒有不漲的,而青菜也不便宜,青蔥最貴時一斤150元,高麗菜一斤65元,番茄一斤49元,小黃瓜一斤60元,雞蛋一斤52元,從前三把50元的青菜雖然還是買的到,但是每一把的份量好像縮水了,愛買不買隨便你!

回想疫情爆發這三年,人民多了多少支出?口罩一盒一盒的買,酒精一桶一桶的叫,如果未滿65歲,快篩劑也得自己花錢買,就算現在疫情鬆綁,窮人的痛苦指數依然居高不下。

更匪夷所思的還有,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說,美國新冠肺炎迄今107萬人死亡,而美國人口數是台灣15倍,換算下來台灣「應該」有7萬人死亡,但死亡人數還不到1.4萬人,相較於各國,台灣防疫成績絕對是前段班,甚至可謂楷模。

聽到這個說法,拳頭都硬了,國內近1萬4000條人命死於新冠肺炎,如果單純拿台灣與美國的人口數來相比並不合理,因為台灣是個海島,邊境管理遠比美國來的容易,若非防疫出現破口,至少還有成千上萬的家庭不會帶來破碎的後果,結果你還沾沾自喜去跟美國做比較,指稱台灣染疫死亡人數算是比較少,每一條人命都代表一個家庭的破碎,失去親人的傷痛難以彌補,類似的說法聽在因疫情破碎的家庭成員耳裡,會是怎麼樣的想法呢?

到目前為止,新冠疫情還沒有結束,病毒也一直在突變,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以新加波XBB變異株為例推估,台灣的XBB疫情可能於明年1月初爆發,而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台大副校長張上淳也說,台灣早晚也會面對新冠變異株,從先前BA.1、BA.2到BA.5大流行,接下來XBB、BQ.1等變異株也要看國外流行狀況,占比越大,透過邊境帶回台灣的病毒就會越多,國人染疫風險也會越來越高。

防疫鬆綁的另一種解讀是要國人與病毒共存,但在國人己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染疫的情況下,疫情是否真的能夠逐漸「趨緩」,這是個未知數,畢竟到目前為止,每天還是有1、2萬人染疫及數十人亡故,但防疫政策依然會越來越鬆,其原因與振興衰退的經濟,以及航空、觀光旅遊等各行各業的生計有關,然而接踵而來的聖誕節、跨年活動,要不要戴口罩?防疫指揮中心雖然說仍需評估,但不可否認的是染疫風險想要降下來,恐怕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為了避免染疫,大家可能還是得提高自我防護意識,採取比防疫指揮中心更高規格的防護措施,也就是說想要「疫」不上身,大家只能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