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標題說「泡麵吹漲風、公平會硬起來喊查!」認真看

,原來也只是立委的個人意見,因為公平會主委李鎂說,還要觀察廠商是否有聯合漲價行為,「目前來看還沒有」。

至於什麼是「聯合行為」,解釋起來學問可大了,幾家算「聯合」?前三大市占廠商一起漲算不算?你今天漲價,我明天反應成本,是合意還是不謀而合?則是見仁見智的老問題了。

廠商漲價,最合理的說詞就是反應成本,從全球原物料齊聲喊漲來看,不能說沒有道理,各個環節逐一轉嫁之後,最終的苦果就必定由終端消費者來承受,政府為了消弭民怨壓力,只有兩個辦法,最偷懶的辦法是帶動加薪,調漲基本工資和公務員待遇都是,但這個辦法有兩個後果,一是財政支出增加,二是民營企業未必跟進,跟進的又必須反應成本,形成惡性循環。

另一個辦法是採用政策工具抬升利率,甚至以行政手段加強管制凍結物價,但是這樣做的後果會壓抑生產意願,不但壓縮了經濟活力,也很可能製造大量失業,民主國家沒有幾個敢冒此風險。最後的手段便只剩下大量印鈔,大幅舉債擴張財政支出。

台灣現在就走在這條路上,動輒數千億的紓困補貼和軍備支出,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遲早要拿稅金來還,而拿到五千元振興券的民眾,能抵消幾天民生物價飛漲?以熱銷泡麵「滿漢大餐」為例,53元漲到59元,漲幅高達11%,是公務員加薪的近3倍,而多數民營企業員工不被裁員就算感恩了,哪裡還敢奢望加薪?

以上種種生活上的煎熬,大致可以歸咎於一個肉眼看不到的新冠病毒,但病毒並不是完全一視同仁的,以下的一些數據,會讓你對老子<道德經>有一番新認識,多數人只會怪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卻疏忽了下文的「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知名的富比士雜誌估計,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美國億萬富翁共擁有3.4兆美元財富,到今年他們的財富已增長到5.3兆美元,疫情為他們創造的財富高達1.8兆美元(50兆台幣)。與此同時,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45%,道瓊指數也漲了45%,而台股從12,000漲到18,000,表現也不俗。

但這些財富並非一視同仁雨露均霑,總體而言就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其中又以特斯拉的馬斯克最為傳奇,他以3,000億美元身價竄升全球首富,包括洛克菲勒等百年世家兩個世紀辦不到的事,他用10幾年的時間就超越了。排名第二的亞馬遜貝佐斯也斬獲862億美元,他們共同的特徵就是數位霸權和科技新貴。

台灣情況也差不多,前10大高價股清一色是科技股,總市值前三大也是科技,台塑化勉強擠上了第四名。這些財富不能說是由病毒所創造,但深受影響是事實。

病毒正在改造重塑世界,如果不能打敗它,就要想辦法順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