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上周拍板,月薪由24,000元調至25250元,時薪則由160元調為168元,調幅分別為5.2%及5.0%,光從數字來看比經濟成長率更高,執政黨同時釋出明年公教人員有望加薪4%,以示政府很大方。

但你也先別高興太早,因為攸關全民的四項規費也將連動調漲,包括勞保、就保、健保及勞退等,一個也逃不掉,而基本工資能照顧到的人,估估計不到200萬人。單以勞保、就保而言,明年雇主負擔2033元,勞工581元,而政府負擔290元,分別增加了101、29和14元,受連動調漲影響的人估計超過800萬人,而這些人根本與基本工資無關,換句話說,你的老闆如果沒有因此而為你加薪,你反而成為政府這項德政的受害者了。

那麼全民加薪的可能性有多少呢?受到疫情衝擊的沒完沒了,沒被裁員放無薪假就算祖上積德了,誰還敢奢望老闆加薪?即使你戰戰兢兢保住工作,不敢要求加薪,但殘酷的生活壓力並不因此放過你,因為通膨這隻大怪獸已經不是黑天鵝小概率,而是灰犀牛迎面撲來的既成事實了。

從個人微觀世界來看,巷口的香腸便當從75元調到80元,漲幅是6.66%,大於基本工資調幅,知名巧克力35元漲為39元,漲幅是11.4%,是基本工資調幅的兩倍,底層勞工偶而愉悅一下自己的小確幸,已經先被廠商轉嫁成本剝了一層皮。

這還只是台面上的惡性循環而已,台面下更不堪。以許多受雇於彩券站的員工為例,多數沒有納入勞健保,老闆也不明說採行什麼制,反正就是上班11小時,月休4天,30,000元就是天花板,換算成時薪大約105元,距168元的法定時薪差63元,還有37.5%的遙遠距離。受制於勞動檢查的難以落實,這些人只有怨自己命苦的份。

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問題更大,受到疫情衝擊扭曲了產銷秩序,全球流通業得了血栓症,美西塞港,一只40呎的貨櫃從遠東到美西的運價,從2,000美元.喊到20,000美元,就算是高科技產品也大喊吃不消。即使如此,有了政府舉債補貼的福利,貨運司機和水手們依然老大不願上工。

這就是全球化潛藏的巨大災難,全球領袖都奉行貨幣理論,建設沒錢,印鈔!發放福利,印鈔!討好選民,還是印鈔!經濟學的ABC,當貨幣超發,通膨就是必然的結果。

有人相信,溫和通膨是刺激增長的要素,但這只適用於政客和資本家,對升斗小民來說,即使是2%的「良性」溫和通膨,就是溫飽與饑寒之別,5%以上,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疫情牽動全球生產生態,也大幅擴張了軍備開支,大國領袖玩得不亦樂乎,資本家因此眉開眼笑,因為窮人連借錢的資格都沒有,富人和富國則靠大量舉債下大棋,財富正在快速集中於富人,形成新的食物璉,道理很簡單,他們趁低利借錢儲藏三個麵包,然後製造或引導通膨,還錢時只能買到兩個,就不勞而獲一個。

如此看來,你還會以為基本工資調漲是政府的德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