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在受到重創後,大腦會分泌腦內啡抑制痛覺,甚至以昏厥來逃避痛苦,這是天賜的自然防禦機制,等傷者被送到醫院由醫生按手後,再以麻醉劑實施緊急手術,直到送回恢復室,病人甦醒時,無邊無際的疼痛便會如浪潮襲來。

世界銀行近日發出警告,至2021年底,全球將有多達1.5億的人口因為新冠病毒影響陷入極端赤貧,他們每天的生活費不足1.9美元(約台幣60元)。世銀指出,今年新增的8800萬~1.15億赤貧人口中,中等收入人口大國(如印度、印尼、奈及利亞)占比就高達82%。而美國撤離阿富汗所拋棄的3000多萬難民還沒算在內。

這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大流行,抵銷了20多年來全球消滅貧窮的所有努力,世銀總裁指出,病毒導致全球1.4%的人口陷入赤貧狀態,另外則有將近25%的人每天生活費低於3.2美元(台幣93元),超過40%的人不足5.5美元(約台幣160元)。

對於生活在台灣的你我而言,以上這些數字有些不可思議,但也別以為這只是天方夜譚。從振興劵始終存在普發現金的爭議來看,可以反映出台灣貧富落差的巨大程度,可能超出官方和學者的想像之外。

在紓困方案爭議聲中,執政黨拚命強調經濟成長率屢創新高,外貿出口亮麗,殊不知這可能只是歐美大國財政補貼帶來的短期刺激效果,一旦興奮劑藥效褪去,人們仍得面對潮水退去的現實。

宏觀來看台灣表現良好,全年經濟成長預測值為5.46%,匯率升值更帶動人均GDP有望跨過3萬美元,出口連續13個月正成長,趨勢還可能維持一段時間不墜。但被政府刻意忽視的是,就業人口在GDP中的占比,服務業已經接近七成,而製造業只有兩成多,也就是說,出口火紅,實際上無法嘉惠到廣大的服務業勞工。

隨著疫情維持2級警戒,七月失業率已有止滑,但8、9月社會新鮮人投入就業市場仍有變數,最令人擔憂的是所謂「低度就業人口」的暴增。政府給「低度就業」所下的定義是「每月工時未達35小時」,以每日標準工時8小時計算,這些人每月工作不到5天,名義上是有工作,不被納入失業率統計,但實際上和失業差不多。

根據主計總處的調查,疫情前的低度就業者常態在20萬人以下,五月一口氣飆到79.2萬人,6月95.4萬,7月微降4.7萬人。為數近百萬人低度就業,若加計約57萬失業人口,台灣閒置有勞動力的人口接近150萬,實際失業率破15%似乎並未誇張。

繼紓困4.0之後,政府囊中銀彈已然告罄,國防軍費大幅提升,明年歲出將跨越兩兆元大關,4輪紓困號稱有900萬人受惠,5千元振興劵見者有份,就如同急救施打麻醉針一樣,葯效終究會有消退的時刻,陣痛將漫長而難熬,如果連疫苗荒都搞不定,哪有多餘功夫管飯碗,不知「低度就業者」有沒有做好了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