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讀杜甫千古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總覺得那是弱肉強食的舊社會才有的人間慘事,殊不料竟也在民主台灣活生生的上演。

在新冠疫苗緊缺一針難求,還有75%人口欠缺保護,並且有7、800萬人已經登錄排隊苦苦的等候當口,據報載有7萬劑莫德納疫苗即將過期面臨報廢,除了暴殄天物之外,很難找到更貼切的字眼形容。

7萬劑除了代表市價7000萬元之外,更可能代表著7萬個救命機會,為什麼會發生這麼荒唐的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解釋,莫德納是mRNA疫苗,對冷鏈要求極高,需在零下20度範圍內保存,一旦解凍,就必須在28天內使用施打,逾期即毀損報廢。

目前所有疫苗皆由中央管控,規劃施打對象及先後秩序配發地方政府造冊施打,有醫院主管抱怨,「各縣市接種的醫療院所分散,疫苗配發不穩定且無法一次到位,接種對象橫跨1至8類十分複雜,還要配合中央為第7類插隊接種,致使施打效率極差。」

這位主管表達太含蓄了,說白些就是指揮中心管太多綁手綁腳,以致於想打的打不到,而有些指定對象又還在猶豫觀望,地方政府不敢作主以「殘劑」名義施打,以致於面臨「擺到臭酸」的窘境。

即使面臨效期如此緊迫,中央也還不打算放手,莊人祥說,月底以前如果無法按冊施打,中央將回收這些存貨分配給第7類使用。台北榮總家醫科主任陳曾基因此建議,不如開放視同殘劑,「否則從各醫療院所回收疫苗,難以確認每家醫院存放條件及回收過程冷藏狀況,萬一(品質降低)出事誰要負責?」至7月26日為止,中央似乎還無意收回成命。

不管最終浪費多少疫苗,都不是最壞的結果,最糟糕的是,經由此事所凸顯出來的官僚體係效率,及權力傲慢的心態,很可能殺人於無形。

自古以來,統治者慣以英明自居,總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只要聽話辦事就好,剩下來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杜甫出仕於玄宗天寶年間,歷經安史之亂,大唐盛世已盛極而衰,作為一個困頓潦倒的寫實派詩人,他眼中的塵世景象,和不食人間煙火的李白有如天壤,代表作<三吏>、<三別>,讀來令人掩卷唏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對體制腐敗、官僚殺人最嚴厲的控訴,今日重讀尤其擲地有聲。

台灣號稱是華人世界五千年來最民主、最自由、最繁榮的時代,外匯存底世界排名第五,股市躍上1萬8000點高檔,執政者的自信爆棚,傲慢溢於言表。

但一隻肉眼看不見的病毒,70幾天就鬧得全台雞犬不寧,民生經濟重創,失業率飆升,不知道有沒有給掌權者帶來什麼啓示教訓?7萬劑莫德納最後處置也許無關大局,但它所曝露的威權心態,及其象徵的「朱門」與「路骨」強烈對比,才是最令人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