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人們抗拒誘惑,往往是吃力不討好,甚至有可能被責怪觸霉頭,但做為旁觀者,該提醒的總是禁不住囉嗦兩句,這些話,相關利益者是不會點破的,尤其是政府。

4月22日,台北股市寫下歷史紀錄,當天大盤收在1萬7000點之上,成交量則締造了史無前例的6449億餘元,加計上櫃成交1140億,合計一天就有高達7589億股票換手,市場一派繁榮昌盛景象,投資人酸甜苦辣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有特定人樂在其中,悶聲發大財。

任何交易行為都有成本,買賣有價證券的成本主要有二:一是政府收取賣方0.3%的證交稅,二是券商對買賣雙方各收0.1425%的手續費,合計就是0.285%。以4月22當日來說,財政部就進帳了22.7億元,而整體券商則分食了21.6億,一天合計抽頭44億餘元,樂得合不攏嘴。

表面上看,44億相較於7000多億微不足道,但股市一周開張5天,月交易約22天,一年超過兩百天,全年交易量就成了天文數字。以4月份而言,動輒日成交超過5000億,截至4月23日,月成交量已達7.85兆元(上市6.4兆、上櫃1.45兆),市場已經悄悄失血了將近460億。以此推測,今年的證交稅要突破2000億不是難事,加上為數相當的手續費,投資人全年貢獻4000億,已超過國防預算的規模。

政府有錢花,券商有錢賺,怎麼看都是好事,但從經濟基本規律來看,過度頻繁的交易無助於生產力的提升,短線進出的目的在賺取價差,很少人著眼於盈利分紅,本質上,其實與進賭場博手氣差不多,實證經驗顯示,久睹必輸,因為遲早會被莊家抽頭一乾。

台北股市的異常有跡可尋,成交量過大和周轉率過高,是最令人憂心的異兆。今年前四個月,上市加上櫃已經成交了30.5兆(上市25兆+上櫃5.5兆),全年可能逼近100兆,放在全世界都可算是一個「怪胎」。

用幾個數字來具體化這些被模糊的概念:台股總市值已經衝破52兆,是國民生產毛額的267%,風險專家警告說,1.5倍是勉強可以支撐的高點,到2倍以上就只有一個勸告:快逃!據悉,股神巴菲特就嚴守這個戒律,所以能持盈保泰。

全球股市熱火朝天,是各國央行濫發貨幣必然的結果,加上疫情的沒完沒了,為不負責任的政府以債養債,提供了合理化的藉口,過剩的資金推高了資產價值,資本家對實體經濟興趣缺缺,金錢遊戲正在惡化貧富差距,拜登一喊提高資本利得稅,美股瞬間跳水,但也只冷卻了一天,看來資本大鱷還不想善罷干休,但這個泡泡還能吹到多大呢?

比特幣是一個觀察指標,一枚看不見、摸不著,甚至不能用來買麵包的虛擬貨幣,居然可以炒到6萬美元,除了瘋狂,實在找不到適當字眼可以形容。

股海衝浪,善泳者溺,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金錢狂歡派對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