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網媒發出新聞快訊,標題是「鼠年台股嚇嚇叫,蔡英文首度視察交易所」,一般而言,形容令人刮目相看都用「嗄嗄叫」,編輯卻用「嚇嚇叫」,不知是否別有用意,但用來形容台股去年的表現,倒也非常貼切。

總統日理萬機,被排上行程的事表示都很重要,然而這則新聞含標點卻只有短短65個字,「台股2020年屢創新高,拉出長紅行情,蔡英文總統8日首次親自造訪證交所,由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及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瑶陪同視察,並向股民拜早年。」至於視察內容則隻字未提,大概記者也認為「乏善可陳」吧!

事實上台股去年也令人非常難以置信,驚嚇度破表,在疫情衝擊下居然全年漲了3683點,漲幅高達30%,日成交均量達到2183億元,較前一年高出了944億;封關在15802點,總市值飆到48兆元,年增11.3兆,有媒體於是引用證交所的數據說,「如以開戶數1123.5萬人來估算,平均每位股民約賺了100萬元。」然而扣掉靜止戶,應該說每戶淨賺的是200萬元以上吧!

但筆者實際接觸到的不是這麼回事,多數的散戶依然抱怨賺不到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答案藏在以下這些細節裡:首先是指數迷思,台股漲跌完全看權值股臉色,前10大中台積電和聯發科對小散戶而言高不可攀,而漲幅前段班更是動輒每張百萬元,多數股民只能望梅止渴。

其次是交易成本,主要有兩項,手續費是給劵商的,公定的價格是0.1425%,進出一次合計為0.285%;而交易稅的0.3%是在賣出時給財政部,別小看這個0.3,日成交量達5000億時,政府一天進帳15億元,去年就收了1502億,超徵300億元以上,財政部當然樂得眉開眼笑。

老莊哲學倡議福禍相倚,在一派樂觀中潛藏危機甚至是殺機,所謂高處不勝寒是也,台股1萬5000點意味著什麼?懂得經濟運行的內行人都知道,當漲幅超過經濟成長率時就是超漲,去年股市漲幅是經濟成長率的10倍,投機味道十足;另一個觀察指標是經濟總量,去年的GDP約20兆,股市總市值達48兆,投資大師警告,後者達前者1.5倍時要警惕,超過2倍就是反轉訊號,遲早撐不住。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水寒時亦然。許多小股民可能不會注意到,外資是市場最大的主力,就在一片長紅中,外資卻在全年悄悄賣超了6389億元,投信雖然買超了510億(代表散戶的共同基金),而更敏感的自營商卻賣超1734億元,誰在腳底抹油不是很明顯了嗎?

股市榮景當然是件好事,但要小心被割韮菜,政府在荷包滿滿時當然「樂觀其成」,因為有錢好辦事嘛,於是宣布加碼育兒津貼,今年要投入557億,2023年更加碼到850億,希望能鼓勵年輕人「敢生樂養」,但生育率卻一路看跌,誰會為了每月5000元的支票「貿然」生小孩呢?

這大概就是蔡總統視察交易所行禮如儀,卻很省話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