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四年任內,喊得最響亮的政治口號便是「抽乾沼澤」(drain the swamp),這個詞條源於瘧疾大傳播的時代,意謂抽乾濕地沼澤,才能消滅病媒,川普把它引喻來形容華盛頓政壇,用以攻擊建制派盤根錯節的官僚體系,只有清除掉「深層政府」中的既得利益群體,才能推動興革,除舊佈新。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國家治理機器中,司法這一環無疑是全民心目中最大最深的沼澤,這從各式民調中已經得到印證確認。即以日前爆發的「石木欽醜聞案」為例,捲入其中的竟有數十位司法高層、資深法官、檢調中堅、高階警官等,商人透過不當的宴飲、餽贈,遊走司法機關,干預調查左右判決而肆無忌憚,司法紀律腐敗到駭人聽聞的地步,期待體制內改革無異於椽木求魚。

打從李登輝時代起,歷任四位總統,「司法改革」的口號重複喊了三十多年,老百姓的耳朵都長出繭了,司法信任度依然毫無起色,何以故?

但凡所謂改革,成敗繫乎於鞭策的動力來自於哪裡,期待由司法界自覺提案,無異於逼其自宮,完全不符合基本人性,這從《國民法官法》的推動一波三折就可以看得出來,若要指望由立法機關來發動,立委基於延伸影響力的「深謀遠慮」,保留灰色空間,更能渾水摸魚,司法清明並不符合其最大利益。

至於行政體系又如何呢?很遺憾的說只有更糟糕,事發至今只見鄉愿切割,法務部與司法院聯手訂定出宴飲收禮「5次或3次」荒誕基準,企圖縮小打擊面大事化小,反而製造了黨同伐異的空間,等而下之的,甚至拿來當成職位鬥爭的工具。

體系內的自我革新既不可得,改革就永遠無望了嗎?吾人以為國家元首在關鍵時刻,不能逃避人民期待與歷史責任,有必要引進體制外的民間力量,給予適當的壓力以啟動司法變革,廣邀各界召開「司法國是會議」,形成共識方案交由全民公投,或許是唯一擺脫反動力量覊絆的一條道路。

司法要能大破大立,不能只在制度枝節上作文章,制度是死的,運用制度的人是活的,人才的養成、考核、監督、汰除才是關鍵,吾人以為,在完美制度不可求的前提下,引進國民參審,打破人事包辦,可以列為優先項目。

司法風紀敗壞非始自今日,歷任總統都有不可推托的責任,蔡英文兩次競選政見都臚列了司法改革,但轉眼五年已經過去了,不但未見鼎革契機,司法的社會評價反而每況愈下,過度追求眼前政治利益,而忘了古訓「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嚮而已。」(曾國藩<原才>),蔡總統有沒有追求歷史定位的決心,不妨以此案如何收尾做為觀察指標。

發生了這麼大風紀弊案,司法院長許宗力、法務部長蔡清祥仍安坐其位,總統也不發一語,看來在剩下三年多的任期裡,抽乾沼澤恐怕只是一種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