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喜不喜歡,歷史的進程從來不隨個人的意志而轉移,關於美中台三角關係亦然。

過去大半年,愛恨川普挑動著許多台灣人的情緒,隨著開票接近尾聲,即使是最鐵的川粉,也必須開始思考未來四年如何與拜登打交道了。小英政府嘴巴上不承認有押寶,但許多肢體語言透露出有所偏愛是事實,無需苛責其為髮夾彎,但見風使舵、亡羊補牢也是必要的。

許多人對美國立國精神與民主體制運作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以為美國總統可以一人說了算,其實大謬不然,建國之初,華盛頓等七賢一心要擺脫君主立憲的緊箍咒,對國家元首的權力做了很多拘束,1776年《獨立宣言》發表,1777年《聯邦條例》誕生,也只是十三個殖民地的「同盟」而已,每一個邦都有自己的獨立財政稅收體糸、獨立的貿易體系和不同的外交政策,直到1887年制憲代表在費城開了四十五天的會議後,才產生了一部世界上最簡陋的《憲法》,時至今日,各州仍享有極大的司法與財政自主權,連總統的產生方式都可以自行其是,這也正是今日總統「難產」的根源,因此形容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並不一定正確。

拿川普為例,由於出身非建制派,加上自行其是的個人風格,過去四年他與政府體系時生扞格,甚至格格不入,難怪他把華盛頓特區視為沼澤,而如果最終判定他落選,公務體系多數為恐怕都會為之彈冠相慶呢。

美國兩黨制直到1828年才初具雛形,一般以保守右派(共和黨)及左派(民主黨)加以區分,如此運作了200年也未必可以涇渭分明,現在則更模糊了。舉例而言,民主黨原是中下階級及少數旅裔的代言人,如今許多科技精英、文化領袖及華爾街大咖都倒向這個被標示為左傾的政黨,而出身財閥的川普,反而成為紅脖子農民和藍領工人的精神領袖,政治,的確是一門充滿可能的藝術。

川普不肯認輸,即使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翻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畢竟美國基本上仍是一個三權分立、互為制衡的透明社會,至於說「集體舞弊作票」更是天方夜譚,聽聽就好。

剩下來的問題就是:台灣怎麼辦?有句老話「船到橋頭自然直」可以參考,事實上瞎操心也沒什麼用。有人以為川普對台灣比較友善,也只是一廂情願,至於拜登會不會出賣台灣,多少也是杞人憂天,美國的三權運行機制不可能容許一人乾綱獨斷,台灣的命運,掌握在2,350萬人手裡,不如收拾好心情告別川普,準備直面拜登時代的來臨。天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