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有海外求診經驗的人,大概也得承認,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是個寶,可是這個寶現在出了一些狀況,再不給它輸血,極可能就此病入膏肓。為了健全健保財務,台灣已經折損過兩任衛生署(衛福部前身)長,陳時中會不會是第三個?

陳時中是近幾任任期最長的衛生主管機關首長,這一波防疫工作出色為他積累了不錯的聲望,再加上又有兩年選舉壓力空窗期,也許是蔡政府研判這是放手一博的最佳時機,於是釋出調漲健保費率的訊息。

10月3日,陳時中出席「2020健保國是會議」,五分鐘內講了三次「沒投資就沒健康。」強調全民現在正在吃老本,再不調漲保費改善財務,就無法維持醫療品質,當然也就無法確保民眾健康。話說得夠白,有幾分下通牒的味道。

健保財務有多緊迫呢?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健保總額在2018年首度突破7140億元,收不抵支達到257億元,如果沒有新財源挹注,估計明年底虧損累計將達771億,若再加計新冠疫情不可測的風險因素,破產危機比預期來得嚴重。

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目前採取的所謂「收支連動機制」,由付費代表與醫療機構雙方每年檢視收支平衡,當支出大於收入時,就會由「健保安全準備基金」撥補,截至2020年2月底止,基金餘額為2145億,約可給付4個月,略高於法定1至3個月的安全範圍。
但「健保會」卻在今年9月25日示警,預估安全準備金最多只能撐到明年底,陳時中表示已到臨界點,原估支出年成長率為2%,實際年年以4%攀升,而平均餘命和發達國家(OECD)相若,醫療支出約占GDP6.5%,和發達國家約10%仍有段距離,要維持醫療品質,調漲費率勢在必行。

依大數據分析,藥費占健保支出的四分之一,約達1600億元,品目達15,300項,其中1,246億集中存684項特定的高用量藥品,如何避免醫師浮開非必要藥品,是當務之急。民眾對新藥與新科技納健保有期待,健保署如何取得其間的平衡,有義務向全民做清楚的交待。

台灣現行費率為4.69%,距法定上限6%尚有空間,外加補充保費1.91%,仍然收不抵支,外界預估若調漲0.5%,按勞保投保月薪分級表計算,765萬受雇勞工平均一年多繳288至552元保費,而57萬雇主則將年增204億元,反彈聲浪不小。

人在年輕的時候,賺錢是為了享受生活,一旦老了,有錢頂多就是減輕病痛折磨,以保持有尊嚴有品質的晚年生活,而健全的醫保無疑是最好的保證,因此有必要加以呵護。筆者觀察,時下年輕人可以為追逐時髦,一擲萬金面不改色,而健保是為未來預存健康本,調漲幾十上百元,卻斤斤計較,是不是可以轉換一下思維,你現在繳的,別人在用,你將來用的,也是由別人負擔,不要「逢漲必反」?畢竟每一個人老了都用得著。

當然,前提是要加強監管,珍惜資源,避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