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很迷人的學問,古希臘人將其納為哲學門類,自有其道理。按照維基給它下的定義,數學是利用符號語言來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概念的一門科學,照道理說應該是很講究分毫不差、錙銖必較的一門學問,但是在現實生活上,數學通常只被用來充當方便公平交易的簡單工具,而對於統治者來說,數學則常被簡化成一種概念,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史達林的那句冷血名言:「死一個人是悲劇,死一百萬人則只是個統計數字。」

當新冠肺炎初起時,人們基於無知的恐懼,分分秒秒盯著每天新增病例,只要多一個死亡數字,便覺得心驚肉跳,世界暗無天日。然而隨著日夜推移,全球累計病例已經超過3240萬,死亡逼近100萬,印度一天新增感染8萬多,但人們卻開始麻木無感了,還真印證了史達林的「真知卓見」。

然而這個肉眼看不見的蛋白小分子,正在悄悄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財富重分配,但多數人還沒有深刻的感覺,以致於許多矛盾現象可以同時並陳。舉例來說,隔離措施阻礙了正常的經濟活動,理應反應在最敏感的股市交易上,但全球股市表現卻逆天而行,美國道瓊短暫重挫後瞬時反彈,距歷史高點只有一步之遙(這當然與川普尋求連任賣力作多有關),納斯達克指數甚至創了歷史新高,其它如東京、香港、法蘭克福等市場大抵也都如此,台灣還多了「兵凶戰危」的變數,居然也能在疫情期間衝破12,682的歷史天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要探究其原因,首先得回歸經濟運行的基本原理,生產(供)與消費(需)透過一個交易程序互通有無,短差或時間差則以貨幣的型式儲存起來,供過於求則資產跌價通縮,供不應求則資產漲價通膨,政府則透過貨幣供給及利率工具調節以維持平衡。

然而當今的主政者卻違逆這個常規,為了維持表面的繁榮,漫無節制的濫發貨幣,美其名曰刺激景氣(或偽裝大發慈悲叫紓困),迄今為止,川普政府已「寬鬆」了四兆美元以上,以美元馬首是瞻的經濟體也有樣學樣,卻沒有帶動惡性通膨,理由很簡單,一是生產供給充足,二是過剩的資金被導入房市與貴金屬的蓄洪池,資產價值虛胖大漲,迫使富裕階級不斷投入金錢遊戲,欲罷不能。

身處變幻莫測的亂世,窮人擔心的是不知道下一口飯在哪裡,通膨有如催命閻羅,而富人則時時憂心資產縮水,最害怕通縮,不斷的炒作資產是其不二法門,這就是黃金與股市大漲的真相。

台灣當然也逃不過這個魔咒。財政部表示,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稅收預估將短徵1200億元,而因紓困則更需舉債4000億,創10年新高,偏偏國防軍購又節節攀升,巧婦難為無米炊,於是又把腦筋動到調漲健保。

窮怕通膨,富怕通縮,千萬別被股市榮景迷惑了,因為這些都跟市井小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