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是中國數千年的政治指導綱領,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能否讓人民吃飽肚子,始終是朝代治亂的關鍵因子之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忽然關心起飲食浪費問題,導致吃播視頻遭封網,幾個省級領導於是推廣「N-1」或減2運動,N是聚餐人數,意即點菜數量必須少於人數一至兩道,這令四、五年級世代回憶起蔣經國主政提倡的梅花餐。

這已經是習主席第二次示警,人們於是懷疑,傳聞中的糧食危機是否已經悄然掩至?確實不能等閒視之。中國有十四億張嘴,鄧小平曾經感慨,吃飽飯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必須當頭等大事來辦。如今疫情沒完沒了,又逢庚子南澇北旱,幾個產糧大國又祭起限制出口令,一個不慎就有可能爆發糧食戰爭。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的報告,全球每天都有2.65億人填不飽肚子,每年死於營養不良的兒童達300萬人,並且警告未來3個月內,若國際拒絕援助,每天將有30萬人餓死。

這是否危言聳聽呢?恐怕不是。中國每年糧食需求6.2億噸,其中約2成仰賴進口,而幾個產糧大國特別是美國,曾經有把糧食當武器的紀錄,其殺傷力並不遜於槍砲,確實值得警惕。

號稱以農立國又幅員廣大的中國,為什麼屢屢爆發糧荒?這其中有小農經濟的體制結構問題,也有人謀不臧缺乏危機意識的窠臼,美國農民230萬,生產力可以養活3.28億人尚有餘糧出口,中國數億農民分散在零碎耕地上,一人養一家都很吃力,更根本的差異是,美國透過基因轉殖科技、農業金融以及芝加哥期貨交易制度,牢牢的掌控著糧食的定價權,二次戰後透過糧食援助,不但遏阻了歐洲的共產革命浪潮,最終還拖垮了蘇聯(軍事力量對峙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人民排隊配給麵包)。台灣穿過「中美合作」麵粉袋內褲的一代想必很能心領神會。

台灣地狹人稠山多,可耕地原本稀缺,之所以沒有糧荒危機,是因為全數仰賴進口的麵粉占了主食一半,農委會信誓旦旦沒有糧食危機,前提是要先保證萬世太平,沒有武裝衝突。

內政部國土規劃,設定必須力保的優良耕地面積是72萬公頃,這大大牴觸了地方首長發展經濟的情緒,無不想方設法的假藉名目搞開發,屏東縣甚至以漏報遭到糾正,綠電政策又鼓舞太陽光電侵蝕農地,平原地帶林立的豪華農舍與地下工廠,縣市政府睜一眼閉一眼視若無睹,前一陣子行政院力推<國土法>修法,也被懷疑是在為財團開方便之門,一旦糧食戰爭爆發,台灣有條件自給自足嗎?

歷史記載崇禎亡國於大清,事實是在此之前由於逃荒流民及瘟疫,大明王朝已被張獻忠李自成蹂躪得殘破不堪,沒有多爾袞,改朝換代也已勢不可免,以史為鑑,可以知興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