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大陸網站)

老話通常都有它顛撲不破的道理,但很少人能看得破。

比如說「富貴難兩全」,在歷史的長河裡,例子不勝枚舉,本文單舉明朝魏忠賢為例,他原只是個市井無賴,為躲賭債自宮為太監,卻巧遇一個不理朝政的天啟皇帝,這給了他發揮長才的空間,以秉筆太監代批奏

摺,權勢最盛的時候,人稱九千九百歲,與皇帝僅有百分之一的距離,活著的時候,就在全國大造生祠,搞個人崇拜,簡直比皇帝老子還風光,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崇禎皇帝一上位,就把他下獄,大肆搜捕閹黨,落得自縊於獄中的下場,抄沒的財貨,可供朝廷抵抗努爾哈赤入侵好幾年。

平實而論,魏忠賢是個治事長才,他建立的特務統治極具效率,他同時也是個財政高手,能力比起大明末代幾個皇帝高明許多,如果略懂得「謙受益,滿招損」,20萬部族的清兵,豈有能耐掃蕩百萬雄師的大明王朝?

另一個相同的典型是乾隆寵臣和珅,他們共同的特徵就是權力欲望像個無底洞,偏偏又貪財好墨,身敗名裂是必然。

與此二人極端對比的是范蠡,也就是春秋時代的「陶朱公」,他與文種輔佐勾踐臥薪嚐膽,滅了吳國,三度散盡家財而不居功,還留下了千古警世名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悄然引退,終得善終,被奉為財神,享後世膜拜數千年。

話題扯遠了,回到現實,民國以來,錢與權不可兼得,大抵還有個規矩方圓,蔣氏父子與毛澤東,基本上都是自奉甚儉的人,特別是蔣介石,不菸不酒,有如清教徒,身後也沒留下什麼家財給後代,光憑這一點,就值得記上一筆。

民選總統以來,連戰算是一個比較醒目的例子,他出身名門世家,學養俱優,具有嫻熟的國際經驗與寬濶視野,從政資歷完整,為人處世也沒什麼可以挑剔,然而卻兩度挑戰總統大位而功虧一簣,為什麼?一般都同意,與他的豐厚家底不無相關,特別是與標榜三級貧戶出身的陳水扁對比,階級認同上就吃了大虧,也可以算是懷璧其罪了。

如今「郭柯王聯盟」隱然成型,三腳督勢所難免,韓國瑜自居庶民(其實比較符合中產),小英出生千金之家,但比起「台灣首富」,當然是小巫見大巫了。不是說有錢人一定不能報效國家,但柯文哲也承認,龐大的家產可能是郭台銘最難超越的障礙。

郭董在初選時,曾經激情喊出「不惜散盡家財」,可見他也有這樣的體認,民間常說,錢財乃身外之物,夠用就好,但真的能看破的人很少。從市井小民的角度來看,候選人天花亂墜開支票,效果遠不如訴諸身分認同,郭董思考拼經濟之餘,不妨多思考一下這個嚴肅的課題,韓國瑜說「莫忘世上苦人多」,是個不錯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