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參選總統的首富郭台銘,意外拋出開徵富人稅的話題,這是個很容易被扣上仇富大帽子的話題,由郭董來帶頭,起碼應該為他的勇氣按個讚,許多有錢人也比較不好意思找藉口轉移焦㸃。

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朝代興亡,除了外敵入侵之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貧富差距所造成的社會矛盾,到了體制內改革難以翻轉的地步,革命便成為最後的手段了,儘管許多末代君王也曾勵精圖治,改革稅賦,終因積重難返,導致兵變或農民革命,根本原因就是民不聊生,官逼民反。

帝制幾十個朝代,真正亡於外敵的只有宋、明,尤其以明朝滅亡最具啓發性,無論人口、土地、武裝力量或經濟量體,努爾哈赤和崇禎沒得比,光是軍隊,八旗正規軍不及十萬人,居然可以打敗百萬大明王師,有如秋風掃落葉,打得明軍丟盔棄甲,不戰而降,這和國共決戰很像,關鍵就在民心向背。

朱元璋建立了最嚴苛的反腐機制,明朝不立丞相,行政分權,東廠西廠眼線密布,到了末代仍難以抗阻官僚機制的腐敗,饑民造反,一發不可收拾,張獻忠和李自成都是暴虐的流寇,靠著「三光」(搶光、燒光、殺光)政策,便裹脅了幾十萬部眾,所經之處,寸草不生,張獻忠「七殺碑」僅在四川就屠戮六十萬人,動搖了國本,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中原文武百官望風而降。

台灣當然不是大明王朝,民主時代可以不用暴力流血,但可以用選票來輪替政權,民主機制運作正常,國家財政也還不到郭董示警的破產程度,但從韓國瑜所捲起的「庶民逆襲」風潮來看,已經透露幾分不祥之兆,這從「0到6歲國家養」引起的討論度可資佐證,年輕一代不敢生、養不起,國家還能給人民什麼願景?

台灣的國家財政到底健康與否,可以從稅收占稅出比一窺端倪,也就是說政府所花的每一塊錢,有多少是來自稅收,占比愈高表示愈穩健,據財政部統計,從民國100年73.9%,逐年提高到107年的81.4%,這表示經濟活動成長,政府徵稅效率也不錯,大抵算健康,但為什麼「又老又窮」能引爆全民共鳴?答案仍是那句老話:笨蛋,問題在分配!

分配不能靠「打土豪」來解決,租稅改革才是正道,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上市櫃公司整體盈餘年年刷新,股利分配也歲歲創高,問題是進了誰的荷包?近幾年整體產業股利規模,約在1.7兆至2.3兆元之間,已連續三年逾2兆元,這些錢分配給了大約527萬股民,其中法人占4成,自然人3成,外國法人2成5。問題是,高所得的4萬戶拿走了其中4成,卻有111萬戶連起徵點都夠不著。

這就是貧富落差擴大的原因之一,「富人稅」也許是選舉的噱頭,孩子國家養也只是個選舉話題,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唯有徹底檢視稅賦結構的合理合宜性,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稅稅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