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九合一大選投票不到三個月了,大部份的人,都把目光聚焦在六都市長議員的誰勝負,而忽略了另一個影響台灣民主更深更遠的議題,那就是「公投綁大選」有可能造成的公害。

自從公投法門檻大幅降低之後,有識之士早已警告,潘朵拉盒子一揭,後患無窮,如今看來,可能不是杞人憂天了。有些人相信有所謂的集體智慧,但這並不能保證不會出現集體盲從或瘋狂。

理論上說,一人一票,票票等值,是最完美的民主機制,要付出的代價則是嘈雜、冗長以及沒有效率,所以才發展出等而其次的代議政治,但是代議制度也有缺點,一是有淪為菁英專擅的風險,二是無所不在的貪腐誘惑。

公投法鬆綁,正好給了宣洩民怨的出口,政黨也找到了操作的空間,於是乎五花八門的公投議題紛紛出籠,大有莫之能御的氣勢,截至8月31日,共有國民黨、幸福盟等6個公投案已完成送件,加上東奧正名與婚姻平權等案也即將送出,根據中選會的估計,年底九合一大選最高可能高達九件成案,也就是說,選民可能同時領到14張選票,別說選務負擔有多重,選民恐怕也被搞得眼花撩亂,投到手軟吧。

專家估計,每一份連署書的製作成本約100元,連署成案的門檻約28萬,為了預防被剔除無效連署約2成,發起單位通常會以35萬份為目標,也就是說每案成本以3500萬元來估,九案就耗費3億元以上的社會成本,還不算宣傳動員及選務開支,勞民傷財,能解決問題嗎?

答案恐怕正好相反,眾所周知,投票表決就是不同意見的對撞,而有爭議的原因,不外就是涉及價值信仰或現實利益,其中部分還涉及專業判斷及可行性評估,一翻兩瞪眼,不一定是最好的手段,比如說,嫌惡設施誰都不想要,免稅減徵一定皆大歡喜,拿來公投,治絲益棼而已。

現在就已經露出幾個不祥端倪了,急進左獨發起的東奧正名,之前已激使中共提早出手警告,摘掉了東亞青運的主辦權,政治人物盤算的是短期的選舉利益,哪管兩岸的長期和平共存?又比如說,國民黨送出的一百四十多萬份連署書,出現了許多疑似重複抄寫及所謂幽靈連署書時,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輕描淡寫說了一句「這很正常啊」,恰恰相反,充分證明了此事不正常,這代表許多人還是把公投當成政治工具來操作,而不是針對公共政策行使直接民權。

走筆至此,我腦中浮現《格林童話》吹笛人的故事,當村長未履行承諾給付消除鼠患的酬勞時,吹笛人便以拐走全村兒童為報復。操作公投的人,理由都很冠冕堂皇,當他的政治目的未能如願時,會不會也吹起笛子,領著無辜的選民去跳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