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選縣議員,就如同范進中了舉人,也算光宗耀祖了,但是對絕大部分從台北看天下的天龍人來說,半個月以前的蔣月惠,不過就是一個沒沒無聞的鄉下人。

蔣月惠在一場陳抗事件中,失控咬了女警一口,被依妨害公務及傷害罪送辦,這種新聞頂多是主流媒體的一日花邊,

蔣月惠事後捧著花上門道歉,嚎啕大哭,感天動地(事後自承是經過設計),果然成功吸引了媒體注意,再加上一位網紅作家推文助勢,迅速在網路世界引燃怒火,

蔣月惠從一個「31號」議會小咖,一夕間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聲勢直逼柯P,而官聲不惡的縣長潘孟安,則瞬間形象大崩壞,成了欺壓弱小的大惡人,原本看好的選情,大有翻轉的可能,想必已被嚇出了一身冷汗。

接下來,媒體開始展開搶人大戰,這種狂熱在我三十餘年新聞工作生涯中,只在「小鄭/莉莉老少戀」和「璩美鳳光碟事件」中看過,40歲以下的新聞人這次算是長了見識了。

蔣月惠展開「天龍國的驚奇之旅」,趕場接通告,到手的通告費,比她街頭拉琴募款還多,晉身名人之後,她穾襲拜訪柯P,受到不冷不熱的接待,才意識到仍然被視為「鄉下人」,柯P曾說「鄉下就該有鄉下的樣子」,這大概使得她僅有的自尊心很受傷,悻悻然而去,還是回到她所熟悉的鄉下較自在。

短短幾天的「蔣月惠現象」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地方。

首先,蔣月惠自爆,她長年從事的抗爭,其實都經過設計,她知道媒體要的是什麼,她經營的收容所,堅持不向政府立案(令人想起之前的「榮發堂」),就是因為不想被監督管轄,她要抗拒的,其實就是現有的體制。換句話說,蔣月惠自始就知道自己做什麼、要什麼,反而是自以為聰明的媒體,和機關算盡的政客,被她牽著鼻子走猶不自覺,誰玩了誰還真難說,這事印證了一個硬道理:凡是搞政治的,就絕對不是吃素的。

其次,蔣月惠在網路世界帶起的旋風,讓我非常震驚,台灣人哪來那麼大的怒氣與怨氣?按照專家的說法,現在40歲以下的人己經不看傳統媒體(報紙和電視)了,網路是他們與真實世界的唯一連結,而網路世界偏偏又是一個真假難分的虛擬空間,於是他們接觸的訊息,很可能是被有心人刻意形塑的表象,憑著一股所謂的「鄉民正義」,瞬間可以引爆燎原的怒火,因而失去了追求真相、探索進步價值的機會。

我們想問的是,台灣社會為何蓄積如此巨大的怒氣?而龐大的網路鄉民,又如此容易被激怒,這樣的社會正常嗎?健康嗎?

訕笑蔣月惠鄉下土氣之餘,對體制內的當權大人們來說,是不是應該有所警惕和啓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