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又因為採訪機緣,寫了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本書《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的日子》,這本書當年轟動了海峽兩岸。據友人私下估計,這本書在大陸的私印版不下數百萬冊,這是後話。

李先生以歷史大師的前輩身份,對我這後生小子鼓勵有加,激賞不已。與李先生多次往還,我們漸成忘年交。有一次,茶足飯滿之後(好像是在敦化南路金蘭大廈旁邊一家小館),他習慣性吊起書袋,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李先生說,台灣檯面上許多名流其實都是他好朋友,但他終究與這些人志趣不同,最後彼此「相忘於江湖」。我至今還記得李先生講這番話的神情:「不如相忘於江湖」!
今年三月十八號一大早,從信箱裡抽出當天早報。我的一篇評論文章刊載在報端,文中有句話:「今天是『太陽花』事件四周年『忌日』」---------四年前,2014年的三月十八號,一群被台獨人士挑弄的大學生,攻佔了台灣的立法部門。我稱「三一八」太陽花顏色革命這天為台灣之「忌日」。孰料,當天中午接到李敖去世的噩耗,聞之不禁愕然。嗚呼,「三一八」竟亦成了李先生的「忌日」,曷其傷慟!
噩耗接踵而至,李敖之後,詩人洛夫也走了,半年之內,台灣接連三位大陸渡海文人余光中、李敖、洛夫相繼作古。
李敖這一代中國文人淡出台灣的文化舞台,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1949年以後,台灣藝文界有渡海三家黃君璧、溥心畬、張大千,教育界大師有胡適之、錢穆、梁實秋、林語堂、王雲五....。第一代大師級文人遠逝之後,余光中、李敖、洛夫....這批幼少時期來台的知識份子,接續前輩大師香火,薪火傳承中原文化的過渡期文人,勉強撐持台灣的文化門面,而今,他們又相繼殞落,令人浩嘆台灣真正進入沒有英雄、沒有大師的沙漠時代矣!
猶記得1980年代,有家台灣知名雜誌的封面故事標題寫著:「沒有英雄的時代」。李敖逝後,的確,台灣這個南中國的熱帶島嶼,恐怕再也出不了像樣的文人,更遑論什麼英雄了。我永遠忘不了,那個夜晚,李先生說的那句「不如相忘於江湖」。如今,「江湖」遠去,而我,永遠忘不了,忘不了仁愛路圓環與李先生散步的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