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斗六有位雞排伯在公園上吊輕生了,媒體報導說,兩位查税員聽到不幸消息,痛苦失聲一整天,自責不己。
新聞背景還說,阿伯是921地震的南投受災户,家園殘破不得不離鄉背井,以賣雞排維生,打拼了十多年才站穩脚跟,好不容易有個棲身之所。


不幸打從兩個税務員來敲門就開始了,阿伯以為遭舉報上税後,會導致他的低收入資格遭到取銷,壓力大到想不開而尋短。
國税局出面解釋,沒有所謂檢舉達人告發,國稅局只是「輔助辦理營業登記」。這話說得夠唬爛,不是為了課稅,輔導營業登記難道是為了做功德?
雞排伯的悲劇,正好凸出了台灣兩個最棘手的疑難雜症,一是租稅公平,二是分配正義。
先談租稅公平。
台灣是個淺碟型的民主,地下經濟活絡,事事講求功利速成,政客拼命開支票討好選票,政府赤字連年堆高,歷任財長稅吏都大嘆巧婦難為,即使曾被評選為「2015全球亞太最佳財長」的張盛和,同時也被網路票選為「十大惡人」,可見在人民荷包裡掏錢,是多麼缺德又討嫌的苦差事。
即便如此,去年稅收仍超徵774億,連續4年己超徵了4000億元,但對比於中央政府每年逾2000億元的財政缺口,仍然是入不敷出,遑論減稅或退稅。執政者唯一的手段,便是在舉債科目上動手腳,說白了,就是寧可債留子孫,說什麼也不肯撙節開支。
政府以稅收做為主要財源,怕大企業用腳投票,有錢人又得罪不起,只好在不會叫的鵝身上拔毛,升斗小民加薪無望,各種以拼經濟為名的企業租稅優惠,加深了相對剝奪感,「劫貧濟富」的仇富心理揮之不去。
近年來補稅案件每年動輒百萬件,這當然與稅吏的牧民心態有關,更重要的是,行政法院裁決,往往要補稅小民「自證無罪」,申訴成功率僅九牛一毛,當然累積了龐大的民怨。類似雞排伯的悲劇,恐怕不是最後一件。
再看分配正義。
「嚇」死雞排伯的原因,還不止是查稅,他所擔憂的低收入補助,與目前吵得不可開交的「年金改革」一樣,其實就是分配正義最核心的問題。
「老有所終」是福利國家追求大同社會的目標,但有限的資源如何分配是個大學問,許多縣市老人年金不設排富門檻,其實質就是政策買票,犧牲的很可能就是還沒有投票權的下一代之機會。
低收入生活補助也一樣,最低生存需求沒有客觀標準,再加上查核發放漏洞百出,假離婚、隱慝資產等花招百出,之前還發生因低收資格認定爭議而砍殺社工的案件,領了低收補助款,卻拿來酗洒吸菸的案件也時有所聞,因此有些弱勢為了繼續領補助,寧願賦閒在家也不願去上班,因為一旦工作就有可能取消低收,那還不如在家看電視吹冷氣領補助,小孩丟給政府養來得爽。
死了一個雞排伯之後,政府看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