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首長追求連任,政績一定會被拿出來檢驗。
今年六都要改選,追求連任的有台北市、桃園市和台中市,新北、高雄、台南雖然都由新面孔出馬,但他們都不免要概括前任留下的政績與包袱。

挑戰連任的柯文哲、鄭文燦、林佳龍,各有各的優勢,也各有各的煩惱,撇開 政治意識型態的攻防不談,在執政三年半來的績效上,他們禁得起市民頭家的考核嗎?

台北市長柯文哲無疑是一個指標。回首三年多前,柯文哲一上任就以爆發力,展現他的吸睛功力。拆除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首戰展現他的行動力與魄力,掌聲比噓聲大得多。由於一場頂樓火災悲劇,柯P趁勢把大刀砍向最棘手的違建,第一波鎖定有公安疑慮的226户頂樓加蓋,下令屋主限當年320前自行處理,否則由市府介入強制拆除。
三年半過去了,結果如何?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曾經做了功課,結論是他在拆除違建的績效上,大輸新北市長朱立倫,暗示他說得多做得少。
拆違建涉及許多既得利益,特別是頂樓加蓋,幾乎成為台灣建築管理上的歷史共業了,無論藍綠執政,敢拿它開刀的人不多。頂加不管自用或出租,受益的是最頂層住户,風險卻由全體住户承擔,強制拆除雖然可能招致少數民怨,但掌聲可能3倍(4樓公寓)或6倍(7樓公寓),不談正當性,就最現實的選票考量,也很划算,所以新官上任拿它開刀的機率不低,但為什麼總是「一曝十寒」,不了了之?非常值得研究。
有一種說法是,頂樓加蓋承租户,絕大多數是弱勢學生或低薪上班族,廣義上來說就是都市異鄉人,雙北市違建高達20多萬件,借此棲身立命的漂鳥族可能超過十萬人,如果没有完善的配套措施,衍生的社會問題不容輕估,而且可能得罪選票。
違建不僅是公安問題,某種程度上也是炒房的幫凶,仲介業常以「頂加」做為抬高房價的賣點,挑戰這個都市之瘤,也具有落實居住正義的意涵,但牽涉的利益分配太過龐大,恐難寄予太高的期望。從市民的感受出發,掃除路霸,也許比拆頂棲加蓋更有感。
雙北市都把「友善城市」標舉為價值,對身障或老幼族群來說,頂樓加蓋的為害,其實遠不如路霸來得嚴重。台北市的通衢大道還好,老舊商圈的騎樓、人行道,遭攤商佔用比比皆是,除了餐飲和常見的修車洗車業,連知名的平價咖啡連鎖店,都以三角窗為展店號召,公然以騎樓為主營業場,所占面積往往比合法內場寬廣,行人閃往紅磚人行道,又被機車違停所阻,只好借道馬路,險象環生,從未見大力取締。
一個進步的城市,應勇於挑戰陳疴,柯文哲下令拆「公投盟帳棚」,展示他無畏獨派反彈的魄力,但政治味很濃。如果能把這魄力拿來掃路霸,才是功德無量,起碼我會投他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