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騙大家沒讀過國中物理學嗎?
我們的衛福部長大人,用他的一大串「官話」告訴我們說: 「台灣永遠不會准許進口輻射污染的食品,但對於現行仍禁止輸台的日本五縣市食品,則會根據國際慣例,並保障國人食安的情況下,將適時開放。」
其實這段話,算算總字數近六十個字,扣掉廢話、官話、贅話,就只剩下四個字了:「適時開放」,如果「適時」這兩字也是廢話,那就只留下兩字真言:「開放」。
為什麼堂堂部長講了六十個字,竟僅僅兩字真言呢?
接著,這則新聞更傳達了官員的「神」邏輯,真教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所謂「主管食安的次長」何啟功,報紙更引述或者引申了此君這樣的一段說法與內容:「何啟功坦言,為了讓食品輸台,日本不斷向台施壓,中國此舉也形成了台灣壓力,日前建議行政院以「食品受輻射汙染之風險」來取代現行的「地域式」管制依據。
最妙的就是,何啟功的這段引述引申內容了。什麼時候台灣當局這麼「服從」「中國的壓力」了呢?m503航線飛了完全無損台灣飛安、「國安」,台灣當局差點吵翻了鍋,只因為「外傳,目前也禁止日本核災區域食品進口的中國,傳出有意鬆綁」。
各位,您覺得台灣當局上述開放核食的理由,合理嗎?他們說,是因為「中國有意鬆綁」所以「形成了台灣壓力」。
我必須強調,日本核區食品該不該開放,那是一個科學議題,而不是口水議題,官員必須告訴我們,為什麼過去幾年不開放,而今又為什麼要開放?
如果主張開放的人,是不是該看看下面這則新聞呢:
http://technews.tw/…/manbo-robot-exploring-the-primary-con…/
這則新聞報道標題是「福島核災 6 年後,機器人終於找到第一個融化的鈾燃料棒」,如果福島核電站安全無虞了,為什麼連找尋遺失的鈾燃料棒,都不再敢派遣「福島 50 死士」(Fukushima Fifty)去執行這樁危險任務,而是改派機器人,這就已經說明一切。基本常識,輻射物質都有漫長的「半衰期」,例如鈾-238的半衰期為44.7億年,鈾-235的則為7.04億年。
這個「地老天荒」的年份,到底要什麼時候才「過期」?台灣衛福部官員,是不是該先推翻這個核子物理學的鐵律,再試圖說服我們小老百姓呢?
顯然,我們的衛福部的那些大官小官,都當台灣百姓是文盲白痴,沒讀過書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