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喧囂中遠去,迎來的2018會是何等光景?兩個場景,就像國運讖詩一般,可供先知們解疑,預卜吉凶。

跨年夜,全台各大城市晚會都在紅害中渡過,迎來暈眩晨蟻,曾幾何時,風光明媚的寶島,居然也被鎖在霧霾中,政府發言人一派輕鬆,把責任推給「都是阿共仔的陰謀」

但專家說,大陸飄來的大約只占三成,其它七成是我們自作孽,怪不得他人。

台灣產業早已大舉外移,重工業己經多年不再投資,服務業GDP占比超過六成,空污何來?答案是都要怪電。民進黨與蔡政府為了「非核家園」的神主牌,執意要按2025的目標奮勇邁進,核一、核二準時除役,核四重啓免談,綠色能源遙不可及,電從何來?只好用火力發電填補,台中成為連呼吸都困難的城市,已經危及綠色執政的基礎。

說來荒唐,「非核家園」的核心價值是環保永續,卻要透過付出空污的代價來完成,這不是很荒謬嗎?賴內閣端出的對策是用電動車取代燃油車,這不僅是烏托邦晝餅,還有誠信問題,專家都說,以電代油,只是「典範轉移」,把污染源從使用端,巧妙轉換到能源初始端而已,政客吹法螺自欺,賠上代價的還是全民,包括荷包與健康。

另一個場景也很驚心動魄,立法院旁埋鍋造飯的「八百壯士」,持續抗爭己經超過三百天,雖然人數不多,也有人譏嘲是出於利己私心,但其所透露出的「轉型正義」和「世代剝奪」及「貧富分配」等議題,卻是台灣當前最嚴肅的棘手問題。

民主化走了三十年,台灣在眾聲喧譁中虛度光陰,政府效能低落,經濟成長停滯,低薪貧窮噩夢無解,無論老中青,人人都喊累累累,看未來總是茫茫茫!相對於對岸的「大國崛起」,習近平的顧盼自雄,局勢令人憂心。

但是蔡總統依舊很自信,也可以說很固執,她在年終與媒體茶敘時,絮絮叼叼細數執政一年半來的政績,有媒體先進形容「不打瞌睡者幾兮?」民調數字顯示她的支持度破表,好感度甚至比習近平還低,雖說民調「僅供參考」,而她又有任期保障,但是緊接而來的「九合一」大選,無疑就是對她的執政團隊信任投票,如果戰績難看,剩下的一半任期勢必跛鴨,對國運社稷,是禍非福。

在黨內,南霸天花媽年底卸任後,聲量必然很大;在政府,賴內閣還能勉強挺得住,重大政策發言分量已平分秋色,「新潮流」攻城掠地,「蔡賴共治」還能相安無事多久?會不會有人起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念頭?在在都會牽動政壇波瀾。

新年祈願,但盼歲月靜好,天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