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害來襲,遠方視線一片霧茫茫,空氣品質呈現「紫爆」,天氣預報警告民眾,待在室內應緊閉門窗,外出務必配戴口罩,才能避免吸入壞空氣,危害身體健康。

吸入壞空氣,容易短命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召集委員、羅東博愛醫院醫療副院長兼內科部主任邱國欽表示,人能夠活著,就必須具備心跳及呼吸等2大生命徵象,對應支持人體運作的心臟及肺臟,其中,心臟負責推動血液循環全身,肺臟是進行氣體交換的重要器官,空氣可稱作是生命的泉源。

當肺臟進行氣體交換時,若吸進較多的有害物質,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肺部損傷,導致心肺功能及氧合能力下降,平常呼吸容易感到上氣不接下氣,久而久之,全身各器官機能都會逐漸衰退,更會縮短存活壽命。

空氣品質差,外出要戴口罩

環保署根據各地監測站監測資料,將當日空氣中臭氧(O3)、細懸浮微粒(PM2.5)、懸浮微粒(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以及二氧化氮(NO2)濃度等數值,換算成空氣品質指標(AQI),並分成以下6個等級。

◆第一等級(綠色):空氣品質良好
所有族群可外出活動。
◆第二等級(黃色):空氣品質普通
一般人可正常戶外活動,極特殊敏感族群可能產生咳嗽或呼吸急促症狀。
◆第三等級(橘色):空氣品質對敏感族群不健康
減少體力消耗活動及戶外活動,必要外出應配戴口罩。
◆第四等級(紅色):空氣品質對所有族群不健康
建議留在室內,必要外出應配戴口罩。
◆第五等級(紫色):空氣品質非常不健康
應留在室內並減少體力消耗活動,必要外出應配戴口罩。
◆第六等級(褐紅色):空氣品質危害
健康威脅達到緊急,所有人都可能受到影響,應避免戶外活動,室內應緊閉門窗,必要外出應配戴口罩。

邱國欽建議,民眾外出前,可以眺望遠方山景、建築物,若視線模糊不清楚,可能代表懸浮微粒濃度過高,但最好的方式是查詢AQI指標。根據建議做好防護措施,尤其是氣喘、肺阻塞、心血管疾病者,容易誘發疾病發作、惡化,要特別小心自身健康。

細懸浮微粒PM2.5,引發多種疾病

細懸浮微粒PM2.5,被視為指標性污染物,是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的一級致癌物。邱國欽表示,PM2.5非常細微,會隨著肺部換氣作用,深入到肺部最深處的肺泡,進而引發全身慢性發炎反應,連帶導致各器官功能惡化。

當身體長期慢性發炎,就會造成多重慢性疾病,常見疾病包括過敏、氣喘、肺阻塞、肺癌,也會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受傷,罹患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同時也會增加罹患結核病、糖尿病、失智症,以及多種癌症的風險。

12招阻絕吸入壞空氣

邱國欽認為,政府應推動空氣品質維護相關政策,民眾則應從改變自身習慣做起,人人都是增進良好空氣品質的重要一環、缺一不可。

1.嚴格管制工廠廢氣排放:工廠排放廢氣為主要的空氣污染來源。
2.垃圾減量、垃圾分類:減少製造垃圾、做好垃圾分類,有助減少空氣污染。
3.減少使用汽機車:多搭大眾運輸工具、騎自行車,減少汽機車排放廢氣。
4.避免燒香、焚紙、燃炮:焚燒會釋出多種有害物質,以心香取代線香。
5.避免抽菸:香菸燃燒會產生數百種有害物質。
6.避免使用窗簾、地毯:窗簾、地毯容易堆積灰塵、塵蟎。
7.使用吸塵器:打掃時使用吸塵器,可避免揚起灰塵,減少吸入室內粉塵。
8.除濕機:台灣氣候潮濕,使用除濕機避免黴菌滋生。
9.使用排油煙機:烹煮食物時,記得打開排油煙機,避免吸入油煙危害健康。
10.緊閉門窗:空氣品質不良時,應緊閉門窗,避免空氣污染物進入室內。
11.配戴口罩:使用外科口罩即可,有9成保護力,應每日更換、避免重複使用。
12.空氣清淨機:有效去除空氣中有害物質,提供優質的室內空氣品質,記得定期更換濾網。

【轉載自:常春月刊 417期】文章連結:https://goo.gl/QBfK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