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任內大撒幣以應付疫情,當時人人領得樂呵呵,如今美國通膨打破四十年紀錄,而且看不到盡頭,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美國人民正在承受先甘後苦的代價。在全球化的時代,這個苦果層層轉嫁,台灣當然也不能倖免。

物質不滅的原理,同樣適用於經濟運行規律,你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會成為別人的收入,透過各式各樣的交易,分分秒秒都在進行財富重分配,而這場世紀疫情,也正在改變所得分配,誰得利誰受苦,政府扮演了微妙的角色,表面上看似由市場供需來決定,事實上卻暗藏著「權力尋租」的不公不義。

在被迫接受「與病毒共存」無奈情境之下,防疫物資無疑就是重大商機之一,從最初的「口罩之亂」、「疫苗之亂」到今天的「快篩之亂」和「藥物之亂」都是如此,政府透過特許權力行使,掌握利益分配,卻由老百姓來支付代價。

面對諸多民怨,指揮官陳時中卻說「要怪就怪病毒」,是這樣嗎?以快篩試劑緊缺為例,遠因是排斥大陸推行的普篩政策,刻意刁難拖延進口審查,一旦被病毒攻破防線,又病急亂投醫,於是就出現了「小吃店轉型生醫」,200萬資本額的高登公司,居然獲得16.5億元快篩標案的咄咄怪事,要說背面沒有「權力尋租」運作,其誰能信?

根據立委爆料,早在高登之前,就有40家廠商申請進口,卻全遭食藥署以「資料不全」而石沉大海,緊急開放後,高端疫苗大股東「福又達」又獨家拔得頭籌,食藥署作何解釋?面對諸多質疑,衛福部一概以「秉持專業審查」、「絕無偏袒圖利」當擋箭牌。至於福又達售價偏高,陳時中居然說「嫌貴就不要買」,有些「要錢要命二選一」的味道,就未免太冷血了。

這類偏私行為,兩年多來屢見不鮮。以「疫苗之亂」為例,政府不顧民眾需要疫苗孔急,對鴻海等民間團體捐贈的BNT疫苗,硬是層層卡關與刁難;但對高端疫苗,則是違規為它開綠燈。這次的快篩之亂,似乎又是歷史重演,難怪外界質疑,這是政府利用相同手法圖利綠友友,並協助打壓其商業競爭者。

依規定,防疫物資的進口、製造、販售須經政府專案許可,其用意是在減省不必要的行政流程,讓緊急必要的物資能在兼顧質量的前提下到位。然而衛福部卻把這個特許權當成政治快篩劑,大開方便「自己人」的快速通關之門;外界當然要追問是否有「金權」鞏固「政權」之嫌。

疫情促生了「防疫產業鏈」,也製造了許多生技新貴,雖然說這是救苦濟生的善業,其中也不乏一些趁火打刼的惡行,政府的責任就是要為公共利益最大化把關,凡事以「機密」為由蓋牌,合理懷疑其中必有不可告人的「權力尋租」的罪惡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