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已經鬧騰超過兩年,人類在無計可施之下,逐漸演化出兩條對抗病毒的路線,一是設法與病毒和平共存,最大程度的維持經濟正常運行,力求醫療體係不被拖垮,最終要靠免疫功能與之共生;二是堅持清零不共戴天,寧可犧牲部份經濟利益,有它無我。前者以英、美為代表,後者則以中國大陸最為突出,兩種路線與體制屬性有關,孰優孰劣,尚待時間來檢驗。

先看美國,高峰時期每日確診案例破百萬,累計超過6,850萬,平均5位國民就有1人中鏢,死亡85萬人,已超過歷來戰爭陣亡總數,堪稱是其立國以來最嚴重的瘟疫,光看這些數字,你會以為美國已近亡國危機;但實際情況是,美國股市欣欣向榮,道瓊指數衝破36,000點,失業率甚至優於疫情以前紀錄,一切看起來都像太平盛世,哪有一絲災禩當頭的樣子?

美國可以如此逆天,並非得天獨厚,而是他們掌握了一大秘密武器,那就是大量印製美鈔的特權,這些錢不僅用來搜刮全球物質,也被用來普發給國民吃飯過日子,所需支付的代價只是國債節節升高,但這也只是個數字而已,以後怎麼辦那是以後的事,最不濟就是戳破泡沫拉全球一起陪葬。

美國這種海市蜃樓嚴重到什麼程度?市場貨架被搶購一空,豪車賣到缺貨,企業大喊缺工,詭異的是,2021年4到9月的半年裡,統計顯示,美國工人中有2,400萬人選擇辭職不幹了,其中約有400萬人打算永遠不再重回職場,這些人中除戰後嬰兒潮世代選擇提早退休,或有女性因疫情被迫在家照顧小孩之外,有不小比例是年輕人選擇了躺平,因為他們發現領救濟補貼宅在家,日子過得比上班更舒服滋潤,又何必自討苦吃?

這種現象大陸也很普遍,並且賦予一個新名詞叫「躺平主義」,但其成因與美國大大不同,習近平為了遏制貧富差距惡化,倡議「第三次分配」,將矛頭指向了資本無序擴張的互聯網及教培行業,打擊面更波及低端服務業,這也無可避免的衝擊到年輕族群下崗失業,令當局更頭痛的還有00後的享樂主義,以及伴隨不婚主義衍生的人口斷崖危機等。

截至目前,歐美還不打算改弦易轍,大陸仍堅持清零,那麼台灣是準備走哪條路線呢?近兩個月來,新種病毒每天以數十近百例來敲國門,社區亦已被小範圍突破,如何應付大流行必須儘早排上議程,春節年關或許就是大考驗。

從精神上看台灣緊隨美國的腳步,但從現實上看,兩岸經濟唇齒相依,台灣對陸出口順差更突破1700億美元,大陸若陷於停滯內捲,台灣日子也不會好過,蔡總統對經濟數據洋洋自得的同時,也應該分一些心思體會庶民百姓的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