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濤駭浪的2021過去了,迎來的2022會是怎樣的年頭呢?
從台股開紅盤兩天就衝破18500點來看,似乎是個不錯的兆頭,預示資本市場朝樂觀方向導引,但做為芸芸眾生的你,必須有兩個警惕,一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明訓,二是大資本家的利益未必與你一致,甚至是互為頡頏抵觸的。
怎麼說呢?先看以下的研究報告,據估計,新冠疫情大流行以來,已經在全球製造新增了1.5億的赤貧人口,按照世界銀行的定義,是指每日以1.5美元勉強苟活的人,截至2019年這個數字有9億人,恐怖吧?
再看一個反面極端,富比士統計,世界排名前十大的富豪,2021年財富暴增了4000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以色列而大於阿根庭的GDP,可以擠進世界三十名,請注意是「新增」而非加總,首富馬斯克個人資產就超過3000億,十大富人總財富很可能打入前20大國。
自從美國帶頭打破金本位實物貨幣,代之以國家信用發行紙幣以來,它就以美軍、美元、科技外加好萊塢等四大武器征服世界,吃香喝辣已達半世紀。疫情更合理化了瘋狂印鈔的正當性,在全球投放了相當十七兆美元的貨幣,但這些錢很少進入平頭百姓的口袋,而是在金融體系和大資本家的帳簿之間流通,於是造成了經濟停滯,全球資產卻逆向瘋漲的矛盾現象,美股道瓊站上了36,000點,台股突破18,000都是這個道理。
去年台股大漲3486點,漲幅23.66%,僅集中市場全年成交達95兆5156億元,年增49兆元,把台股總市值推升到56兆出頭,已超越全民生產總值(名目GDP)的兩倍警戒線,證交稅收得不亦樂乎,財政部是最大的贏家。與此同時,台幣升破27.69元,但一般受薪階級卻叫苦連天,紓困預算砸了八千億,效益如何政府卻絕口不提,原因很簡單,老百姓根本沒感覺。
在貨幣理論主導下的全球秩序,以美國馬首是瞻,美國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大量印紙鈔,然後在全球搜括物資或換取廉價勞務服務,等到債台高築到吃不消時,就有計畫的引導通膨,借一百還八十,在全球大割韭菜,美國通膨指數突破6.8%,已露出凶惡苗頭。
面對股市的漂亮起手式,台灣可以高枕無憂迎來2022好年冬嗎?恐怕未必,挑戰起碼有兩個,一是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全球已扎了90多億針,仍然看不到盡頭,所幸新變種奧米克隆不如預期的凶惡,說不定還是老天爺送來的「天然疫苗」呢。
剩下來最大的挑戰還是通膨,尤其是停滯型通膨為害更巨,從感受來看,去年第四季以來,包括餐飲、超商到夜市小吃,幾乎都已漲過一輪了,而且漲幅都遠大於公務員加薪幅度,更別提加薪意願跟不上的民間企業了。通膨對窮人是生死大關,但對資本家卻是淘金天堂,政府不能等閒視之。
對多數身為韭菜族的普羅大眾來說,謹慎消費是唯一自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