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共十九大在24日閉幕,中共新一代領導班子在總書記習近平帶頭下,也終於在隔日亮相。除了習與總理李克強留任外,五位新任中共政治局常委不是他的親信舊屬、就是資歷深的政治局委員,黨內已無其他掣肘力量,代表著「習近平時代」的全面來臨。

習近平在長達200分鐘的工作報告中,重申中共的「三大歷史任務」,包括「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和「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不免俗地,台灣當然被列為「完成祖國統一」的最重要目標之一。

在當前兩岸冷對抗、官方溝通機制中斷的情況下,該如何因應中共十九大之後的外交及兩岸挑戰,實屬蔡英文政府目前最迫切的課題。

十九大報告涉台內容分析

綜觀整體十九大報告,兩岸關係的比重其實很低,但傳達的訊息相當嚴謹清楚。在不放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政治基礎上,習近平以「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兩岸就能展開對話」的堅定立場向蔡英文總統喊話,希望彼此能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促進「心靈契合」,共同完成國家統一。

再者,中共將對台工作置於中國大陸整體發展的大戰略架構之下進行,希望藉由自身發展對台灣產生磁吸效應,化解彼此政治歧見,進而達到兩岸融合境地。

以中共目前關心的政策順序考量來看,台海關係不是習近平下階段的主政重點。然而,中共雖對兩岸和平大局的發展走向沒有緊迫感,但由於台灣可能成為其他國家圍堵中國大陸發展的籌碼,故仍強烈表態反對台獨成為兩岸互動的絆腳石。

因此,雖然報告並未設定「兩岸統一時間表」,但習近平除了以「六個任何」展現反獨決心外,也將2049年列為完成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換言之,既然中共已經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定調在中共建政百年,那可理解對中共當局而言,兩岸的統一工作必須在此時間之前完成,否則就談不上是中國夢的實現。對此,蔡政府對習近平的意圖切莫掉以輕心。

習近平的強國戰略

中共十九大將「習近平思想」寫入黨章後,等於確定了他僅次於毛澤東及鄧小平的歷史地位。現在的普遍認知是,習已經拋棄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改以「積極有為」作為外交工作方針。

習近平在工作報告中提到,中國大陸「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佈局」,將「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話凸顯他積極拓展大陸國際影響力的企圖心,在兩岸冷對抗的態勢下,勢必會擠壓台灣的對外關係。

在對外工作方面,習強調的重點是:持續推動中美關係穩定發展,重申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及海洋權益之立場,深化與周邊國家合作,以及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加強內部外事工作領導。可見習的外交作為
將採取「積極有所作為」的行動。此外,如何妥善處理涉台外交問題,也是習的下一個外交工作重點。

對於台灣問題,習也嚴重警告其他國家不要干涉中國內政,表示「任何人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損害自身利益的苦果」。由於台灣是中共當局的「核心利益」之一,當然不容他人置喙。

大陸前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調任國台辦副主任,預計明年人大後將接替張志軍掌管對台工作。加上前國務委員戴秉國當選大陸台灣研究學會會長,及專精國際事務的楊明杰接任大陸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大陸的對台工作「鐵三角」已經成形,顯見中共已有在國際社會圍堵台灣、「反獨重於促統」的準備。

蔡政府的外交及兩岸困局

這一年多來,蔡英文總統一直維持低調不挑釁的作為,回應中共對她的施壓,並在就職演說中強調以「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外交部長李大維及陸委會主委張小月今年3月也分別表示「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及「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等語,來暗示蔡政府不會跨越兩岸定位紅線。

然而,由於蔡總統不願接受馬英九政府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也遲遲未能提出具「一個中國」意涵的兩岸新論述,導致兩岸關係急速倒退。蔡政府明顯要搭前朝兩岸成果的順風車,卻不要承擔應有的政治責任,才會出現政策進退失據的窘境,這是蔡總統必須承擔的政治責任。

蔡總統26日仍以「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老路、但也不在壓力下屈服」來回應習近平。老調重彈的結果,雖不至於使得兩岸即刻面臨攤牌,但無法扭轉台灣在兩岸互動的被動局勢。

為了反制習近平的對台政策,蔡政府不思改善兩岸對話機制,欲靠攏美日同盟來圍堵中國大陸,結果卻適得其反。華盛頓及東京雖仍維持與台灣的非官方合作關係,但無力阻擋北京對蔡政府的外交攻勢。

除了不再獲得WHA邀請函外,蔡政府更遭遇兩個邦交國棄我而就中共的重擊,尤其巴拿馬的斷交更凸顯「兩岸互動良窳決定台灣對外關係」的國際現實,讓蔡政府毫無招架之力。

結語

前外交部長錢復曾提到,「就台灣而言,兩岸政策高於外交政策」,至今仍被民進黨批判不止,但台灣目前所面臨的現況很真實地反映這個無奈。

中國大陸與日俱增的國際政經影響力,吸引許多我國邦交國的目光。在經濟發展及地緣政治考量下,這些國家難以抵擋龐大金援的誘惑,欲靠攏北京是可以理解的。這當然是台灣必須面對的現實。因此許多人說,撇開國際地位不談,兩岸無法相比的經濟實力,早已注定台灣是永遠的輸家。

不過,這不代表台灣必須受困於中共劃定的兩岸賽局。馬政府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兩岸基礎上,積極拓展對外關係,除了以觀察員身份重返WHA及ICAO年會外,亦藉由兩岸互動改善之便,爭取到超過160國的免簽優惠待遇。

誠如馬政府時期的外交部長歐鴻鍊所言:「國際社會雖然已經接受『一中原則』,但從實際的執行面來看,『一中原則』並沒有被嚴格遵守,一直存在着『模糊空間』,讓我們得以參與若干的國際組織與會議,與無邦交國之間也建立了實質上的官方關係。」舉例來說,美國歐巴馬政府官員即曾多次讚揚「台美關係從沒這麼好過」(has never been better)。讓美國主管亞太事務官員親口說出這段話,總比蔡總統在夏威夷自吹自擂好多了吧!

很明顯,倘若蔡政府不能盡早與對岸找到化解兩岸歧見的新模式,台灣將可能遭遇中共的新一波外交及兩岸攻勢,現行兩岸僵局極可能再度惡化,屆時台灣能否承受如此惡性循環的代價,恐怕是所有台灣民眾必須嚴肅看待的課題。


兩岸公平網授權

兩岸交流文章,由兩岸公平網授權轉載

kpwan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