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空氣污染問題嚴重,主要由人為污染排放間接產生的表面臭氧(surface ozone)特別受到關注。

據報,香港中文大學早前完成華南地區首個檢測空氣污染的生態實驗,利用一種生物指示植物,量化及真實呈現香港的臭氧濃度對植物和環境的影響,並發現即使在臭氧平均濃度較低的春季,以及在郊區地方種植,臭氧水準仍足以對植物造成重大傷害。

中大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副教授戴沛權率領的研究團隊,在中大校園建立了一個開放性的實驗菜園「臭氧園」(Ozone garden),種植了具有不同臭氧敏感性的四季豆品種,四季豆會根據大氣中臭氧的含量顯示出紅色斑點圖案。

香港空氣污染問題嚴重,主要由人為污染排放間接產生的表面臭氧(surface ozone)特別受到關注。

據報,香港中文大學早前完成華南地區首個檢測空氣污染的生態實驗,利用一種生物指示植物,量化及真實呈現香港的臭氧濃度對植物和環境的影響,並發現即使在臭氧平均濃度較低的春季,以及在郊區地方種植,臭氧水準仍足以對植物造成重大傷害。

中大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副教授戴沛權率領的研究團隊,在中大校園建立了一個開放性的實驗菜園「臭氧園」(Ozone garden),種植了具有不同臭氧敏感性的四季豆品種,四季豆會根據大氣中臭氧的含量顯示出紅色斑點圖案。


資訊授權

1071224

空氣品質特區文章,感謝台灣空氣品質健康安全協會授權使用

teia logo

cc 

空氣品質特區文章,感謝台灣環境資訊協會CC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