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柏林,除了大眾運輸,還有腳踏車、機車、汽車等各種「共享而非擁有」的交通工具任君挑選。在市中心穿梭的1000台共享機車Coup有著台灣人熟悉的身影,因為這就是Gogoro。

Gogoro出現柏林街頭

Gogoro出現柏林街頭

Gogoro出現柏林街頭,成為當地人或遊客的常見交通工具。攝影:陳文姿

共享機車崛起  遊歐新選擇

近年歐洲共享機車迅速崛起。除了德國柏林,法國巴黎、比利時布魯塞爾、西班牙巴塞隆納、義大利羅馬、瑞士蘇黎世、波蘭華沙等大城,小城也陸續出現共享機車蹤跡,成為遊歐的另項選擇。

根據德國交通智庫InnoZ  2017年底發表的全球機車共享市場報告,近30個城市提供共享機車,80%都位在歐洲,有些城市甚至不只一家。加上試驗或規劃中的計畫,未來共享機車數目與使用人數還會持續看漲,共享經濟正開始。

亞洲也趕上這股潮流。台北的共享機車服務WeMo從2016年開始營運,早期僅限市中心的三個行政區,現在擴大到11個行政區,車隊增到1000台。

選擇多樣性:腳踏車、機車、汽車皆共享

柏林有兩家共享機車服務。Coup 30分鐘3歐元(約台幣105元),跟搭乘一趟地鐵一趟的價格(2.8歐元)相當。另一家共享機車Emmy則是以分計價,每分鐘19 歐分(約台幣6.6元)。共享腳踏車包括Lidl Bikes、mobike、nextbike、obike、ofo近十家。加上DriveNow、 Car2go、CiteeCar的共享汽車,提供都市各式的交通選擇。

相較地鐵要轉乘,開車要找停車位,Coup公共關係部門經理葛羅德(Julia Grothe)說,Coup不僅提供多一種選擇,還希望帶來「愉快而且彈性」的交通方式。

過去歐美城市機車並不普遍。隨著2012年共享機車在美國舊金山開始,這個情況開始改變。歐洲人愛上這個新經驗。缺乏騎乘經驗不是障礙,反倒讓使用者考慮買台電動機車。對此,Coup在官網問答中表明,「只能在台灣買Gogoro」。

葛羅德解釋,促進消費並非Coup的目標,Coup強調「共享」而非「擁有」,希望透過共享改變人們使用交通工具的方式。

不過,歐洲的機車駕駛受天候影響很大,在冬天帶有薄冰的路上騎乘非常危險。InnoZ報告指出,每輛機車一天平均被借用3.3次,冬天降到一天1次。此外,目前的共享交通大多有範圍限制,借還通常限在市中心。

全球共享機車城市圖

共享機車城市圖,數字表該區周邊服務數量。截圖自 https://scooter.innovationslandkarte.de

成長迅速  大小公司看上共享商機

據InnoZ估算,到2017年底,全世界已經有35萬共享機車的使用者。共享機車服務還有一個特點,絕大多數都採用電動機車。

相較於台北的WeMo是由年輕的新創團隊發起,德國的Coup卻是德國大廠博世(Bosch)投資的子公司,這家傳統百年機械與電機公司首度跨足車隊管理。Emmy則與德國四大電力公司之一Vattenfall合作,提供100%綠電。顯示不分大小廠,共享交通已成必爭之地。

「現在只是起步,這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市場。」葛羅德表示,如果不是看好電動車和共享服務的商業潛力,Coup不會投入。這個市場預估高達數十億歐元,電動機車共享只是一部分。

target="_blank" data-rapid_p="10" data-track="photo-click" href="https://www.flickr.com/photos/teia/30006554248/in/photostream">柏林街頭另一項電動機車共享選擇-Emmy。攝影:陳文姿

71

柏林街頭另一項電動機車共享選擇-Emmy。攝影:陳文姿


資訊授權

1071224

空氣品質特區文章,感謝台灣空氣品質健康安全協會授權使用

teia logo

cc 

空氣品質特區文章,感謝台灣環境資訊協會CC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