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檔-1.jpg

前衛福部食藥署長葉明功認為,台灣已經邁向高齡化,甚至超高齡化的社會,政府也著手推動長照政策帶動輔具產業的發展。

台灣輔具資訊協會8月31日假台灣記協會會議中心舉辦創新整合提升長照樂齡生活『2021 台灣醫護輔具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這是疫情降級以來,國內首場醫護輔具研討會活動。主辦單位台灣輔具資訊協會理事長李冠億指出:「協會以推展醫護輔具產業,促進國內、外醫護輔具產業交流合作,提升台灣醫護輔具產業技術及服務之發展,增進病友、身心障礙者及高齡者之福祉為目的,並藉產官學經媒交流,推動醫護輔具產業之研究發展、創新設計及醫療照護產業相關照護及認證訓練等職培訓課程。」

  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沈世宏表示,輔具的購買對家庭造成一定程度的負擔。以往無論是社福單位或民眾普遍都沒有輔具維修的概念,根據全球輔具中心統計,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發佈台灣在 2019 年的輔具維修量到達 2.3 萬件,自 2014 年 的 1.7 萬件,經過 5 年僅上升 6000 件,不僅浪費資源也不環保。目前全世界正在推動零碳行動,台灣輔具的研發製作應該朝向這樣的方向努力,才有更大的契機。

  前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葉明功指出,台灣逐漸邁向高齡化社會,政府持續推動長照政策,促使醫材市場需求持續成長。依據工研院報告指出,台灣2019年醫療器材產值已達新台幣1206.6億元,較前一年成長8.2%,隱形眼鏡、血糖計及試片、電動輪椅及醫用高階導管等品項成為我國醫材主要成長驅動力。而現在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防疫物資及醫療器材要能滿足國際社會的需求,未來則是老年化社會務必大量帶動智慧醫療需求,而智慧醫療(AI)為台灣的強項,應與智慧輔具相互關聯,依賴智慧化居家輔具與醫療遠端、物聯網結合,政府應該獎勵廠商參與、法規簡化標準、結合悠謝的學者專家跨領域整合,才能往國際化及人性化努力,建立台灣輔具的口碑及優質差異化。」

原始檔-2.jpg

前行政院環保署長沈世宏認為輔具也應該提倡循環再利用的二手購買及租賃市場,確保地球資源的永續利用。

  上報社長胡鴻仁則表示,因應高齡化社會帶動智慧醫療需求,未來透過雲端平台,將匯集的資料與使用者數據進行串連並分析後,進一步研發出兼具智慧化與人性化功能的智慧輔具一定是未來的趨勢,這會使醫護輔具從照護轉自護跨出一大步,幫助使用者能夠自行操控,使行動更便利,也減輕照護者的負擔。」

  新北市輔具中心主任楊忠一就實際的寶貴經驗分享「使用輔具最重要就是分級機制,這樣可以有效且快速確認輔具需求」,以粗大動作功能分級,分為五個級別,並區分:跑跳能力、放手徒步、扶持步行、坐姿維持,提供傷患選用適合自己的輔具。

  大葉大學醫療器材設計系主任賴峯民也分享「智慧醫療輔具研發經驗」,以多年研發輔具的經驗和與醫院端合作臨床評估,從高齡醫療器材輔具開發的流程、研發智慧醫療輔具案例與相關法規等,說明醫護輔具在研發的過程與案例,也希望廠商能有更多投入智慧醫療輔具的研發,政府能提供更完善的法規與認證中心,讓台灣的輔具市場或是醫療器材能更多本土化與品牌化。

  台灣輔具資訊協會理事長李冠億也在會中鼓勵醫護輔具產業團結合作,共同致力於輔具的研發與推廣,並且對政府現有政策提出促進產業發展的多贏建言,促進台灣輔具內外市場的蓬勃發展。

原始檔-3.jpg

前衛福部食藥署長葉明功(中間穿紫色襯衫者)、上報社長胡鴻仁(前排左一)、台灣輔具資訊協會理事長李冠億(前排左二)及新北市輔具中心主任楊忠一(前排右三)與參加「2021台灣醫護輔具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人士合照。